陷阱一:车辆手续不全
据介绍,二手车完整的手续应包括:车辆登记证(或购车原始发票)、行驶证、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、养路费手续及交强险等。如果车辆登记证、行驶证缺失且未及时补办,那么该车可能是“黑车”。如果交强险、车辆养路费存在费用拖欠问题,买主就会增加一大笔支出。二手车交易时,卖方通常会很痛快地拿出该车的全部手续交买方查验,若卖方以各种借口不能出具全部手续,买方则应提高警惕。
陷阱二:里程表上动手脚
许多消费者在挑选二手车时,通常会凭里程表判断车况,尽量选择行使总里程较短的车。而卖方往往会利用购买者的这种心里,在里程表上动手脚。"30万公里调到10万公里"是常有的事。
陷阱三:新漆掩盖“外伤”
消费者选购二手车时,多青睐于表面锃亮的。有关人士透露,假如旧车重新喷漆,且前脸、尾部和A、B、C柱周围有多余修补的痕迹,该车极有可能发生过交通事故。
陷阱四:“调理心脏”抬价钱
许多消费者买车时往往过于关注汽车的“心脏”,而忽视了车身的健康。二手车销售者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,通过更换发动机零部件,使车辆“心脏”显得年轻,以抬高价格。
陷阱五:“营转非”蒙混过关
在二手车市场,富康、捷达、桑塔纳最受消费者青睐,但需谨防“营转非”车辆混入。所谓“营转非”车辆,是指曾用于出租营运的汽车,经不法渠道流入二手车市场,冒充非营运车辆。这类汽车通常成色较新,使用年限较短,价格极具诱惑。但依据我国相关法规,这类车使用8年必须报废。销售者多以掩盖安装计价器、车顶灯的痕迹,蒙混过关。
陷阱六:违法记录未处理
市场上有许多待售二手车有交通违法记录未处理,一旦购买此类车,消费者就要为前任车主的交通违法行为埋单。
在二手车交易中,销售者通常会隐瞒上述事实,或采取各种障眼法蒙蔽购买者。“这就得消费者自己判断了。
|